理论与现代化

燕继荣: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升级版 | 新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10月26日 21:55:21

第三,强调民主的人民性,中国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扎根于中国政治实践,是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形成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的决策方式。


燕继荣认为,从理论发展研究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创新。


第四,追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既保证人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之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在理论研究领域,现代化指的是以工业制造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社会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普遍性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现代化理论的再次飞跃形成了两个成果。其一是西方政治理论提倡的审慎思考的协商民主,其二就是全过程民主。全过程民主主张将民主的战线从代表选举扩展到决策、管理、监督整个过程,将全民参与努力扩展到从选举到决策、管理、监督的每个环节,这是我国对民主的进一步反思形成的重要成果。



首先,从民主的精神和民主的实现方式两个角度来解析民主,把民主理解为是不断努力的过程,而不是以固化的制度和模式来解释民主化的进程。


从理论发展历史来看,以西方现代化经验为基础的现代化理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兴起,并且逐渐向全球推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经验的反思和检讨的后现代化理论兴起,后现代化理论认为西方的工业化、商业主义、过度竞争、物质主义、城市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检讨和反思。



在燕继荣看来,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民主,其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燕继荣。? 图/新京报制图


校对 杨许

燕继荣认为,从政治学研究的角度来看,二十大报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具有深意。民主是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结果,是全球共同的价值,高举民主的大旗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主的价值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不断的追求、推进和升级。就此,燕继荣表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文明的高级版本。




因此,燕继荣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将对民主实践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国学者应该把中国的实践纳入到民主的思考当中来,撰写中国版本的《民主新论》。


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建立在现代化理论和后现代理论基础上的创新,是基于中国现代化经验做出的理论总结,燕继荣将其称为“现代化理论的升级版本”,这个新的理论需要中国学者做出更多的阐释。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理论的升级版本

燕继荣认为,需要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这五个方面来理解和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

中国代表的是后发国家的现代化

全过程民主:撰写中国的《民主新论》


编辑 查志远

从民主实践的历史进程来看,燕继荣认为,民主理论的重大飞跃都源于人们对其实践的反思。第一次民主理论飞跃是直接民主向代议制民主的转型。此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将民主狭隘地理解为自由选举的实践也存在问题,第二次民主理论飞跃也应运而生。



10月23日下午,在中共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之后,新京报新京智库举办了主题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线上研讨会。


就中国式现代化接下来的布局而言,燕继荣表示,现代化的重要成果就是法治的不断推进,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还是要进行制度建设,要把因为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正确决策所形成的现代化成果通过制度化、法治化固定下来,才能让现代化发展走向成熟。因此,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应该是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工作重点。

因为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主体行为大多是自发秩序,出现的问题政府往往消极应对,这种发展留下很多的后遗症,除了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反思批判以外,今天的全球治理本质上也是在考虑如何有效处理西方现代化的后遗症。

第一是工业化,即从农业文明、牧业社会到制造业的发展;第二是城市化,核心是主体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第三是市场化,指市场自由竞争和契约精神为基础的资源配置交换的方式;第四是国家政治,民族国家完成了从家天下到公天下的转变;第五是政党政治,政府组织和政策执行主要通过政党政治实现;第六是民主政治,从宫廷政治转变到民主政治,公民的参与日益重要;第七是福利政治,即国家提供福利体系,解决贫困问题;第八是国际化,现代化促进了国际体系全球化进程。

上一篇: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
下一篇:一篇标准的学位论文有哪些格式和内容上的要求